探秘大氣環境“超級大腦”,怎樣讓大氣從“治理”到“智理”
2023-08-03 09:09:15 來自:四川新聞網 編輯:王云
“各平臺監測數據已經上傳。”8月2日,位于成都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的夏季大氣環境質量指揮調度中心(以下簡稱指揮中心)燈火通明,大氣環境質量專班工作人員正在向預測預報及效果評估小組帶班領導匯報,他們要為每日召開的大氣污染防治分析研判會做好數據分析支撐。
“超級大腦” 大氣環境指揮調度中心
入夏以來,四川省啟動了夏季大氣環境質量攻堅行動,四川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經信、公安、住建、交通、氣象、電力部門成立大氣環境質量工作專班,設分析研判組、綜合協調組、督察執法組三個小組。四川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指揮中心就相當于全省大氣環境治理的“超級大腦”,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就是“千里眼”,督察執法就是“治污鐵拳”。“千里眼”的數據匯聚到“超級大腦”,分析研判后由“鐵拳”實施精準治污,通過高效協同開展工作,共同撐起“天府藍”。
“千里眼” +“黑科技”
讓污染“元兇”無處遁形
凌晨2點,指揮中心值班工作人員已經開始調度全省大氣環境質量的各類監測數據。這些數據來自衛星遙感、走航監測、大氣顆粒物及光化學組分站(超級站)、電力監控、視頻監控、在線監測、交通流量等各種途徑,幾乎整合了省市所有監測科技手段,將數據“一網打盡”。為了減少中間環節,這些數據會直接傳輸至指揮中心做數據分析。
天空地一體化監測平臺被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總站譽為“千里眼”。該平臺覆蓋了衛星遙感(天基)、顆粒物激光雷達(空基)、空氣子站常規監測+精細化掛片監測+走航監測(地基)等多種監測網絡,集成多種空氣質量模型和軌跡模型,為大氣精細化的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學決策的數據支撐。
通過天空地一體化監測加上科學的數據分析,可實現大氣污染源精確化鎖定,大氣環境質量監測從城市近地面常規監測向區域三維立體尺度的污染診斷監測轉變、從污染物濃度監測向污染全過程監控的轉變,最終形成區域、城市、區(縣)三級“污染溯源-污染防控-效果評估”全鏈條防控體系,真正用數智力量守護綠水青山。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天上的衛星遙感技術,我們可以掌握區域大氣環境質量現狀,做到‘面’上有數;空中的激光雷達可以精準鎖定顆粒物,而地面的走航監測等設備,可將排查范圍精確至百米級別,實現大氣污染物由‘面’到‘線’精準溯源。”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總站大氣室主任張巍解釋說。
移動超級站
那么如何才能更精準的定位到污染成因和更具體的污染點位呢?那就不得不提治氣“黑科技”——超級站,精準溯源,實現由“線”到“點”。與普通監測站相比,超級站就像一個大氣體檢“醫生”,可以24小時連續不間斷地監測150余種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組分及濃度,遠超普通站監測的6種常規指標。主要是對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O3)為代表的大氣復合性污染開展多來源、多因子、多維度、多手段、多過程的實時監測。
據張巍介紹,今年夏季四川省投入運行的超級站有11座,另外在成都還投入2個移動式方艙超級站,在全省范圍內基本形成超級站監測網絡,開展污染物來源解析,從而摸清大氣污染物的構成、行業、點位,分析不同區域的特征污染因子、濃度高低時限、變化趨勢等,最終鎖定問題點位。
“超級大腦”精準分析
高效協同管控
“通過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我們每次獲得和需要分析的數據多達上萬條。”成都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院長譚欽文向記者介紹到,“密密麻麻的數據需要抽絲剝繭。得益于多年的數據分析經驗的積累,利用大數據手段,我們建立了多種空氣質量分析模型。”
“分析研判組關于空氣質量成因分析與減排評估的匯報已成常態化。”譚欽文介紹。夏季空氣質量改善強化攻堅行動期間,四川省生態環境廳每日組織召開空氣質量聯合會商及工作調度會,會商當日氣象、空氣質量預測預報情況,研判空氣質量形勢,分析評估污染狀況,調度、安排相關工作。全天候落實主要站點監測數據15分鐘調度機制、1小時溯源排查異常點位、24小時應急值守的工作機制。
“握指成拳”
實現大氣由“治”理到“智”理
下午14點,經過了凌晨的監測數據收集和專家團隊分析研判,“超級大腦”給出的管控建議被決策部門采納,督察執法組開始點對點深入一線,精準開展大氣環境質量攻堅幫扶。
四川環境科學院大氣所所長姜濤介紹,“以近期我們開展的一次管控行動為例,我們通過衛星遙感,發現當日某市區域出現NOx高值異常,指揮中心啟動會商機制,利用全省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對高值區范圍內42家企業排放情況進行比對篩查,精準鎖定數據異常幾家企業。其中,通過現場檢查發現某公司,氮氧化物日均排放量為39.94千克遠遠超過正常生產時的氮氧化物日均排放量18.88千克。”據了解,這樣的排查行動在不同的異常區域同時展開。
當督察執法組工作動態實時傳回指揮大廳,專班又投入了緊張繁重的數據調度,通過數據對比,對管控措施進行效果評估,從而驗證管控措施是否有效,并分析原因研判是否需要調整。至此,專班工作實現“現狀分析—數據收集—研判決策—精準施策—效果評估”閉環管理。依托大數據、智能化等科技手段,實現了污染問題全方位、全流程、高效率閉環管理。
據悉,此次攻堅行動優先采取非現場執法方式,結合涉氣企業正面管理清單,倒排企業污染防治管控措施落實效果,對管理規范記錄良好的企業無事不擾,切實提升污染防治效能。